期貨行情:

——9月18日長江現貨價格動態:
1#銅價報80150元/噸,跌550元;升水為200元/噸,持平;A00鋁錠報20780元/噸,跌110元;貼水報30元;1#鋅報21940元/噸,跌150元;0#鋅報22040元/噸,跌150元;1#鉛錠報17175元/噸,漲50元;1#鎳報123100元/噸,漲150元;1#錫報270500元/噸,跌2000元。
【導語】北京時間9月18日,美聯儲25個基點降息如預期落地,但鮑威爾“風險管理降息”的定性及“無需迅速行動”的表態,徹底擊碎市場對連續降息的期待。這場本應點燃風險資產熱情的貨幣政策調整,卻意外成為有色金屬市場分化的轉折點——銅、鋁、鋅、鉛、錫、鎳六大金屬品種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價格走勢,鉛價盤中反彈上行。銅鋁雙雄未迎上漲浪潮,反而在庫存壓力與需求疲軟中集體遇冷,揭示出宏觀政策信號與產業基本面深度博弈的復雜圖景。
【宏觀視角:政策信號如何撕裂市場預期】
鮑威爾強調“政策無預設路線”與“美聯儲獨立性”,看似謹慎的表述卻引發市場強烈反應。美元指數探漲、原油回落、股市分化,均反映出投資者對“不確定性信號”的敏感——降息25個基點已被充分定價,但“風險管理”的定性讓市場意識到寬松并非坦途,資金出逃金屬市場成為必然選擇。但需注意,這種政策信號與市場預期的撕裂,為后續政策調整預留空間。而且這種“不確定性信號”在銅鋁品種中表現尤為劇烈,因其對利率敏感且受庫存周期直接影響,而鉛、錫等品種因供需結構差異呈現抗跌性。
【銅鋁寒冬:庫存高企與需求疲軟的雙重絞殺】
倫銅以9974美元/噸收盤,跌幅1.41%創一周新低,直接印證了鮑威爾“逐次會議決策”表態引發的市場不確定性。中國8月銅產量同比暴增15%至130.1萬噸,疊加“金九”旺季消費低迷,下游追跌采購謹慎,交割后倉單流通受限,現貨升水持續承壓,持貨商庫存壓力飆升。鋁市更顯慘淡,國內鋁價高漲抑制終端消費,鋁棒出貨受阻,“以價換量”策略失效,上期所鋁錠社會庫存持續累積刷新逾三個月新高。內外庫存差擴大至近年來極值,顯性庫存壓力已超越季節性規律,形成對價格的持續性壓制。
【鋅錫:供需錯配,結構性機會浮現】
WBMS數據顯示全球7月鋅板短缺1.13萬噸,但國內鋅錠庫存卻逆勢累積。這種“外緊內松”的格局源于海外煉廠減產延緩礦端增量傳導,而國內冶煉產能充足可消化增量。錫市則因緬甸佤邦復產不及預期維持緊平衡,原料緊張導致冶煉廠開工率下滑,精煉錫現貨流通偏緊形成強支撐。
【鉛鎳:成本支撐與供應過剩的博弈】
鉛價在“服務消費季”政策提振下逆勢反彈,但需警惕消費回暖持續性。原生鉛冶煉廠檢修與再生鉛環保制約形成供應雙緊,而新能源車、5G基站等新興需求持續擴張,構成成本端與需求端雙重支撐。反觀鎳市,印尼濕法項目放量疊加國內精煉鎳高產,顯性庫存持續累積,不銹鋼“金九”排產增加難抵新能源領域需求放緩,供應過剩格局難以扭轉。
【后市展望:謹慎中尋找結構性機會】
當前金屬市場呈現“宏觀降溫、產業分化”特征。短期看,銅鋁需警惕庫存壓力與需求疲軟的雙重壓制;鋅錫可關注供應端擾動帶來的階段性機會;鉛鎳則需在成本支撐與供應過剩間尋找平衡。中長期而言,需密切關注“金九銀十”消費旺季實際成色及宏觀政策邊際變化。
【結語】
美聯儲降息“靴子落地”并未帶來市場預期的“寬松狂歡”,反而暴露了金屬市場深層次的供需矛盾。在政策信號模糊、資金情緒謹慎的背景下,投資者更需聚焦產業基本面,在分化中捕捉結構性機會。本文所涉分析僅供參考,投資決策仍需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謹慎判斷。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