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A股芯片板塊強勢上漲,其中算力芯片表現尤為突出,多只龍頭股逼近漲停,再次凸顯全球半導體產業向高算力領域加速轉移的趨勢。在這一輪技術變革中,金屬材料作為底層支撐,正逐步成為決定芯片性能與能效的關鍵因素。從銅互連的持續優化到鉬、鈷等新材料的突破,金屬材料的創新正在重塑半導體制造的技術路徑。
【金屬材料:構建高算力芯片的基石】
在納米級芯片中,金屬材料不僅承擔電路連接功能,還關乎散熱與信號傳輸效率。以銅為例,其低電阻特性使其成為7nm及以下制程中互連導線的主流選擇,但為解決銅原子擴散問題,業界普遍采用鉭作為阻擋層,形成銅鉭復合結構,保障多層堆疊芯片的信號完整性。
另一方面,鈷材料在晶體管接觸層中的應用顯著提升了器件性能。在5nm等先進制程中,鈷硅化合物可大幅降低接觸電阻,進而提高晶體管開關速度,為高端AI芯片的算力躍升提供支持。
【材料創新:推動半導體技術范式轉變】
隨著芯片制造逐漸逼近物理極限,金屬材料成為延續摩爾定律的關鍵。鉬因其較低的電阻率和可簡化工藝的特性,開始應用于3D NAND存儲芯片中,有效降低電阻與生產成本。此外,石墨烯等二維材料與金屬的結合,展現出高電子遷移率和優異散熱性能,為下一代存算一體芯片奠定基礎。
【國產替代:材料自主成為戰略重點】
中國在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中的占比持續擴大,但高端材料仍依賴進口,國產化率亟待提升。近年來,國內企業通過技術并購與產線擴張,逐步突破在光刻膠、大尺寸硅片等領域的瓶頸,推動國產半導體材料從替代走向技術引領。
【未來方向:新材料驅動算力與能效突破】
面向AI和6G的需求,釕、氧化鎵、金剛石等新型材料有望進一步突破芯片性能上限。釕可能成為下一代互連材料,而超寬禁帶半導體則適用于高功率場景,為電動汽車、高壓器件等領域提供支持。通過材料組合與系統創新,芯片能效將實現跨越式提升,重新定義綠色計算標準。
總體來看,半導體產業正在從依賴制程微縮轉向材料創新驅動。金屬及其復合材料的進步,不僅助力芯片算力提升,更將推動整個行業向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方向發展。隨著相關技術的逐步成熟,誰能在材料領域率先突破,誰就有望占據未來競爭的主導地位。
(注:本文為原創分析,核心觀點基于公開信息及市場推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入市依據 )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