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收官,多個重點行業集體釋放“反內卷”信號。在價格戰降溫、監管引導與市場出清的共同作用下,光伏、鋰電、汽車等新興產業加速技術升級與全球化布局,鋼鐵等傳統行業則通過行業自律與成本管控實現盈利修復。二季度以來,龍頭企業憑借差異化競爭策略,推動行業盈利邊際改善明顯,“反內卷”正從理念轉化為企業穿越周期的核心戰略。
新興產業“技術突圍”:從價格戰到價值戰
1.光伏:N型技術迭代加速,頭部企業毛利率回升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業告別“尺寸內卷”,轉向N型TOPCon、HJT等高效電池技術競爭。隆基綠能、晶科能源等龍頭加速產能置換,N型產品占比超70%,推動組件均價穩定在1.1元/W以上,較2024年低點反彈15%。半年報顯示,隆基綠能毛利率回升至22.3%,同比提升5.2個百分點,技術紅利成為盈利修復主因。
2.鋰電:固態電池量產在即,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聚焦固態電池研發,2025年H1研發投入同比增長40%,推動行業進入“技術溢價”階段。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頭部企業市占率突破85%,二線廠商因技術落后加速出清。寧德時代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8%,動力電池系統毛利率達25.6%,技術壁壘構筑的護城河顯著。
3.汽車:智能化與出海雙輪驅動,價格戰降溫
比亞迪、長城汽車等企業減少終端降價幅度,轉而通過城市NOA(導航輔助駕駛)功能落地、800V高壓平臺普及提升產品附加值。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達120萬輛,同比增長65%,海外毛利率較國內高8-10個百分點。比亞迪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2%,成為盈利增長新引擎。
傳統行業“自律突圍”:成本管控與產能優化見效
1.鋼鐵:行業自律機制生效,噸鋼利潤修復至200元
在鋼協推動下,2025年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3.2%,行業自律減產成效顯著。寶鋼股份、鞍鋼股份等龍頭通過原料采購聯盟、智能排產系統降低鐵水成本15%,二季度噸鋼利潤回升至200元以上,較一季度翻倍。寶鋼股份半年報顯示,其汽車板、硅鋼等高端產品占比提升至65%,毛利率達18.7%,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2.化工:產能整合加速,MDI、鈦白粉價格企穩
萬華化學、龍佰集團等企業主導行業產能整合,2025年H1國內MDI、鈦白粉產能利用率分別提升至85%、80%,價格較2024年低點反彈10%-15%。萬華化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2%,其聚氨酯板塊毛利率穩定在35%以上,凸顯龍頭定價權。
“反內卷”戰略支點:差異化競爭重塑行業格局
1.產品高端化:突破“內卷式”同質競爭
光伏企業競相布局鈣鈦礦疊層電池,鋰電企業研發半固態/全固態電池,鋼鐵企業擴產高端特鋼,均旨在通過技術壁壘搶占利潤高地。中信證券研究指出,2025年H1,A股制造業高端產品收入占比平均提升5.8個百分點,成為盈利改善的核心驅動力。
2.全球化布局:開拓“第二增長曲線”
寧德時代德國工廠、比亞迪巴西基地、寶鋼股份東南亞銷售中心等項目落地,幫助企業規避國內市場內卷。2025年上半年,A股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毛利率較國內高6.3個百分點,全球化紅利持續釋放。
3.成本管控:從“規模優先”到“效率優先”
鋼鐵、化工等行業通過數字化改造實現精益管理,光伏、鋰電企業則通過垂直一體化降低供應鏈成本。例如,隆基綠能自建硅料產能覆蓋80%需求,單瓦成本較行業平均低0.1元;寶鋼股份智能工廠項目使噸鋼能耗下降12%,成本優勢進一步鞏固。
結語:反內卷時代,企業從“生存戰”轉向“價值戰”
隨著監管層對“內卷式”競爭的干預加強(如光伏最低限價、鋼鐵產能置換新規),A股行業生態加速重構。2025年半年報顯示,龍頭企業通過技術升級、全球化與成本管控實現“突圍”,中小廠商則因同質化低效產能加速退出。市場人士認為,未來三年將是行業格局重塑的關鍵期,“反內卷”能力將成為企業穿越周期的分水嶺。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半年報、行業協會公開數據;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