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獲悉,2025年上半年,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同比提升9%,增速分別超出全國工業和制造業平均水平2.6和2個百分點。行業涉及的5個國民經濟大類均保持增長,其中汽車制造業(11.3%)與電氣機械制造業(12.2%)成為核心增長極,合計貢獻率超過全行業增速的40%。
機械工業企業增加值延續擴張,增速繼續高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汽車和電氣機械兩大板塊保持雙位數增長,成為拉動行業的主要引擎。
同期,行業整體營業收入與利潤總額均實現溫和回升,利潤率略有抬升,成本壓力有所緩解。
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收入與利潤的貢獻度進一步提升,占比均突破八成,新興動能與傳統板塊的融合效應正在強化。
出口方面,海外需求韌性仍在,出口額保持較快增長,貿易順差顯著擴大。重點產品監測結果顯示,超過六成的品類產量同比增長,新能源相關裝備與智能制造設備表現尤為突出。
機械工業兩位數增速直接放大新能源制造業三大“剛需”——裝備、資金和出口通道。
裝備端,發電機組、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步沖高,意味著新能源產線擴產所需的自動化設備供應充足、交付周期縮短,新玩家入局門檻降低。
資金端,行業利潤增速高于營收,機械企業現金流改善,對上游鋰電、光伏、氫能裝備廠商的賬期壓力減輕,中小供應商資金鏈更穩。
出口端,機械板塊出口額保持兩位數增長,帶動“新三樣”產品借船出海。以歐盟為例,當地對電池、組件進口審核趨嚴,但搭載中國機械裝備的新能源產線更容易通過供應鏈溯源,出口通關效率提升一成以上。
綜合來看,機械工業的持續向好為新能源制造業提供了“設備不缺貨、資金不緊張、出海不卡關”的窗口期,有望推動下半年國內風電、光伏、儲能項目集中開工,并加速新能源產品在全球市場的滲透。行業景氣處于溫和擴張區間,全年有望延續“穩中緩升”的運行態勢。
【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