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產業鏈上游價格呈現分化調整態勢。在六部委聯合召開光伏產業座談會釋放“反內卷”政策信號后,多晶硅價格延續漲勢,硅片環節報價同步上調,但下游成交尚未完全落地,市場觀望情緒仍存。
多晶硅價格的小幅回升與六部委座談會的政策導向密切相關。當前明確提出要遏制低價無序競爭、規范產能退出機制,并建立成本核算指導價體系,為市場注入托底預期。受此影響,頭部硅料企業通過協同限產控銷策略,短期內緩解了供應壓力,疊加部分下游企業逢低補庫需求,推動多晶硅報價區間上移。不過,行業整體庫存仍處累加階段,8月至9月預計新增庫存約2萬噸,供需寬松格局尚未根本扭轉。
硅片環節的調漲則更多源于成本傳導與行業自律的雙重驅動。
在硅料價格回升的帶動下,主流硅片企業率先上調報價,全尺寸產品價格普遍上漲0.05元/片,部分N型硅片報價漲幅更為明顯。
企業普遍強調“不低于成本定價”的原則,部分低效產能因成本壓力被迫減產,進一步優化了市場供給結構。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報價上調,但實際成交仍以試探性為主,下游電池廠商對高價接受度有限,部分企業仍持觀望態度,導致價格落地存在滯后性。
從市場博弈的角度看,價格調整本質上是政策預期與產業現實之間的角力。
政策端通過產能預警、價格監測試圖引導行業走出“內卷”困局,而企業則需在成本壓力與訂單需求間尋求平衡。
短期內,硅料企業減產與硅片廠商的挺價策略可能支撐價格維持溫和上行,但若下游組件端需求未能有效回暖,高價硅片的消化能力將面臨考驗。此外,海外市場貿易政策變動及技術迭代加速(如鈣鈦礦電池商業化進程)也可能對產業鏈價格體系形成新的擾動。
總體而言,光伏上游價格的結構性回暖更多是政策托底與市場出清共同作用的結果。后續需重點關注9月政策細則落地情況、硅料庫存去化節奏以及終端電站招標需求的釋放強度。對于企業而言,在行業洗牌加速的背景下,強化技術壁壘、優化成本管控仍是應對價格波動的核心競爭力。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