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遼寧省大東溝金礦初步評審金資源量近1500噸,有望成為繼山東膠東金礦之后的又一個世界級金礦,這不僅是找礦領域的里程碑,更將重塑全球黃金供應鏈。
同時,“十四五”期間,我國在油氣、鈾礦等戰略性資源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新發現大中型油氣田和礦產地數量可觀,并探明多個大型油田和氣田,支撐了石油穩產和天然氣產量提升。大宗礦產如鋁土礦、鐵礦新增儲量顯著,而鋰礦勘探發現橫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的“亞洲鋰腰帶”,長度達2800公里,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注入強勁動力。
據自然資源部2025年9月發布的《礦產資源季度報告》顯示,金礦資源的重大突破已帶動國內黃金勘探投資激增,多家礦業企業加速布局遼寧地區,預計將緩解全球黃金供應緊張局面,并推動金價趨穩。
世界黃金協會在2025年9月分析報告中指出,中國的新發現可能重塑亞洲黃金市場格局,吸引國際資本流入。
同時,鋰礦需求持續旺盛,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擴張,“亞洲鋰腰帶”的資源優勢正轉化為實際產能,四川和青海的鋰礦項目已進入規模化開采階段,據央視新聞2025年9月報道,這支撐了電池材料供應鏈的本地化,減少對外依賴。
鈾礦勘探進展則提升了核能資源保障,多個大型礦床的開發正加速推進。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