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巴西海關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8月巴西鋰輝石出口量同比驟降35.5%,環比7月暴跌43%,僅出口2萬噸,創下2023年以來最大單月跌幅。這場供應鏈風暴的核心導火索是巴西最大鋰輝石生產商Sigma Lithium的意外停運——盡管該公司8月宣布出售交易,但當月零發貨記錄直接導致出口缺口擴大。
Sigma Lithium作為占巴西鋰輝石產量35%的行業龍頭,其8月停產影響遠超市場預期。該公司位于米納斯吉拉斯州的Grota do Cil鋰礦項目年產能達22萬噸,原計劃2025年擴產至40萬噸。然而,由于收購談判期間生產暫停,8月全球鋰輝石供應鏈突然失去關鍵供給節點。分析機構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指出,此次停運使全球鋰原料供應減少約5%,相當于每月減少1.2萬噸鋰輝石精礦,直接推高亞洲市場鋰鹽價格3.2%。
在Sigma停運背景下,巴西另外兩家鋰生產商CBL和AMG Lithium的出口表現備受關注。CBL在2025年完成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鋰輝石出口,總量1.05萬噸,較其上半年月均出口量增長18%;AMG Lithium則通過兩批次出口實現9990噸的出貨量,創下該公司單月出口紀錄。但兩家企業合計1.95萬噸的出口量仍無法填補Sigma停運造成的2萬噸缺口,凸顯巴西鋰礦產業集中度過高帶來的供應鏈脆弱性。
此次巴西出口暴跌迅速傳導至國際市場。倫敦金屬交易所數據顯示,9月鋰輝石期貨價格已突破850美元/噸,較8月初上漲9.7%。亞洲電池廠商緊急啟動多元化采購策略,寧德時代、LG新能源等企業加速布局澳大利亞、非洲鋰礦資源。更值得關注的是,Sigma Lithium的股權交易進展將成為市場風向標——若交易順利完成,新東家能否快速恢復生產將成為2025年四季度鋰市關鍵變量。
此次事件暴露出全球鋰資源開發的多重挑戰。巴西作為全球第五大鋰儲量國,其開采進度受制于環保審批、基礎設施滯后及社區矛盾。Sigma停運期間,米納斯吉拉斯州原住民社區正就尾礦處理問題發起新一輪抗議,凸顯ESG標準與產能擴張的沖突。與此同時,全球鋰需求持續分化——動力電池領域需求增速放緩至15%,而儲能領域需求激增40%,這對鋰資源企業的柔性生產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面對供需結構劇變,行業分析師警告稱,若巴西鋰礦供應恢復不及預期,2025年四季度鋰鹽價格可能突破1000美元/噸,進而影響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成本控制。在這場資源博弈中,巴西鋰礦產業的轉型路徑或將重塑全球新能源供應鏈格局。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