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今日(21日)下午舉辦主題為“邊界覺醒”的超級科技日活動,現場重磅展示了其鈉離子電池技術成果,釋放出鈉電產業化加速的信號。據現場展品及信息透露,寧德時代第一代鈉離子電池在低溫性能與能量密度兩大核心指標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展現出鈉電技術在儲能及動力電池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
同日,寧德時代正式揭曉了全球首個具備大規模量產能力的鈉離子動力電池——“納新”,并明確該創新電池將于2025年12月開啟量產進程。
低溫性能突破行業瓶頸
在極端低溫環境下,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展現出優異的性能表現。測試數據顯示,在-10℃低溫條件下,電池從10%電量充至80%僅需短時間,且-20℃時能量保持率仍高于80%。這一突破有效解決了傳統鋰電池在低溫環境下性能衰減快的痛點,為新能源汽車在寒冷地區的應用提供了更優解決方案。
能量密度逼近磷酸鐵鋰
能量密度方面,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達到160Wh/kg以上,已接近主流磷酸鐵鋰電池水平。這意味著在保持鈉電成本優勢的同時,其續航能力并不遜色于現有鋰電技術,為大規模儲能系統、低速電動車及部分乘用車領域的應用奠定了技術基礎。
“能力六邊形”構建全面競爭力
現場展牌揭示,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在快充、低溫、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安全性及成本六大維度形成均衡的“能力六邊形”。特別是在快充性能上,鈉電相較于鋰電具有先天優勢,結合其資源豐富的特性,有望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場景發揮關鍵作用。
產業應用進程提速
鈉離子電池的發布標志著寧德時代在新型電池技術領域的又一里程碑。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鋰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凸顯,鈉電作為重要補充技術路線,其商業化進程備受關注。寧德時代此次技術展示,不僅驗證了鈉電技術的成熟度,也為后續量產應用鋪平道路,有望推動新能源產業格局進一步優化。
行業影響與展望
鈉離子電池的突破,不僅為寧德時代鞏固了技術領先地位,更為整個新能源行業注入新活力。隨著鈉電產業鏈逐步完善,其成本優勢將逐步顯現,與鋰電形成互補,共同推動能源轉型。未來,鈉離子電池在儲能、兩輪車、微型電動車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值得期待,而寧德時代的技術突破或將加速這一進程。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