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3月中國稀土出口量達??5,666噸??,同比激增??20.3%??,一季度累計出口??14,178噸??,同比增長??5.1%??。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3月稀土進口量僅??7,757噸??,同比暴跌??42.2%??,一季度累計進口??24,679噸??,同比降幅達??30.9%??。
這一“出口增、進口降”的剪刀差現象,揭示了全球稀土供應鏈的三大矛盾:
??資源端??:緬甸政局動蕩導致中重稀土進口銳減(一季度自緬進口量同比降幅超??70%??),而美國、老撾等替代來源尚未填補缺口;
??需求端??:海外新能源產業鏈擴張推升出口需求,但國內磁材企業受關稅戰沖擊(美國加征25%關稅致出口訂單下滑??19.3%??)陷入“量增價跌”困境;
??政策端??:中國強化中重稀土出口管制,但輕稀土市場化定價機制尚未完善,行業陷入“增產不增收”怪圈。
??一、技術替代:需求結構重塑與輕稀土價值重估??
??低端替代加速,輕稀土承壓??
家電、消費電子等領域加速推廣鈰鐵合金技術,鐠添加比例從??2.8%降至1.5%??,預計2025年替代量達??3.5萬噸??,占輕稀土總需求的??12%??。澳大利亞ASM公司開發的MagNex無稀土永磁技術磁能積突破??20MGOe??,成本僅為釹鐵硼的??1/5??,低端電機領域替代率超??10%??,進一步擠壓輕稀土市場空間。
??中重稀土技術壁壘鞏固??
中重稀土(如鏑、鋱)因耐高溫、高磁能積等特性,在軍工、新能源汽車領域仍不可替代。中國通過晶界擴散技術將鏑添加比例從??2.5%降至1.8%??,特斯拉Optimus二代電機試點鈥-鏑復合磁體,成本降低??18%??,但核心工藝仍依賴中國專利,技術替代難度遠高于輕稀土。
??高端應用護城河??
北方稀土與中核集團合作開發核級鏑合金,鎖定第四代核電站控制棒訂單(單臺機組用量??5-8噸??),包鋼稀土硅鋼材料在高鐵電機試驗中實現效率提升與噪音降低,高端訂單占比提升至??26.2%??,技術壁壘構建長期競爭力。
二、國際競合:全球稀土供應鏈的“去中國化”困境??
??美國“第二條供應鏈”的局限性??
美國Mountain Pass礦對華出口量同比下降??23%??,本土精煉產能不足導致軍工磁材交付延遲,五角大樓撥款??5億美元??研發鈰鈷磁體,但性能仍落后傳統產品??20%??。挪威REEtec、德國Vacuumschmelze等企業雖加速布局,但2025年全球非中國稀土精煉產能占比仍不足??15%??。
??東南亞“代工陷阱”與非洲新勢力??
馬來西亞、老撾成為中國稀土進口新來源(2025年1-2月自老撾進口量同比激增??164%??),但其精煉技術依賴中國授權,馬來西亞多次要求放寬技術出口未果。非洲馬拉維Kangankunde稀土礦預計2026年投產,年產能??15,323噸??,運營成本??2.92美元/公斤??,或成中重稀土供應新變量。
??中國“技術+資源”雙鎖戰略??
中國稀土集團在緬甸、澳大利亞投資礦山,并計劃在東南亞設立??5萬噸/年磁材生產線??,規避出口管制風險;北方稀土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高端釹鐵硼毛利率至??22%??,綁定寧德時代、比亞迪供應鏈,形成“資源控制—技術壁壘—市場綁定”閉環。
三、未來展望:技術替代與政策博弈的長期角力??
??輕稀土價格或持續承壓??
鐠價短期或下探??58-60萬元/噸??區間震蕩,需警惕鈰鐵合金替代加速與風電裝機需求不及預期風險;中重稀土(鏑、鋱)受益于緬甸供應風險與技術壁壘,價格韌性更強,但需關注非洲新興礦山投產進度。
??全球稀土定價權爭奪升級??
中國通過出口管制強化中重稀土話語權,但輕稀土市場化定價機制尚未完善;美國聯合盟友推動稀土精煉技術標準化(如歐盟擬出臺《關鍵原材料法案》),試圖削弱中國專利優勢,雙方博弈或從資源爭奪轉向技術規則制定。
??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
中小磁材廠因資金鏈壓力(產能利用率從??85%降至65%??)加速出清,北方稀土、中國稀土集團市場份額有望突破??40%??,行業從“分散競爭”轉向“寡頭主導+生態協同”新格局。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