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長江綜合鎢粉均價達481500元/噸,盡管當日價格持平,但本周累計漲幅達38500元/噸,創下歷史新高。這一輪鎢價暴漲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共振形成的“完美風暴”,從政策調控到地緣政治,從新能源需求爆發到全球供應鏈重構,共同推動鎢這一戰略資源價格持續攀升。
供應端:政策嚴控疊加資源枯竭,全球供給持續收縮
國內開采指標收緊,主產區產能壓縮
2025年,自然資源部首次將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定為5.8萬噸,同比減少4000噸,降幅達6.45%。其中,江西作為全國最大鎢產區,配額削減2370噸,湖南等主產區也下調6%,部分低產區指標甚至歸零。與此同時,環保督察和安全生產檢查導致開采進度放緩,國內鎢精礦開工率降至35%,周產量減少約200噸,市場現貨庫存降至15天以內,部分廠商出現“斷貨”現象。
全球資源枯竭,中國壟斷地位強化
中國鎢儲量占全球超60%,產量占比高達84.52%。隨著開采指標收緊,資源壟斷性優勢進一步凸顯。而海外礦山同樣面臨困境:越南Nui Phao、葡萄牙Panasqueira等傳統鎢礦因礦石品位下降與設備老舊,成本高企;歐美和韓國的新礦開發項目產量有限,難以彌補中國減產缺口。剛果(金)卡莫亞-卡薩拉鎢礦雖計劃2026年投產,但短期內無法緩解供應緊張。
需求端:軍工訂單爆發+新能源崛起,需求激增
軍工領域:地緣沖突推高戰略需求
2025年7月,國防科工局軍工材料采購計劃中,硬質合金刀具、穿甲彈芯等鎢制品訂單同比增長42%。廈門鎢業、中鎢高新等頭部企業已滿負荷生產,部分訂單排期至2026年。俄烏戰場消耗大量鎢合金穿甲彈,全球軍工產業鏈對鎢的采購量從2024年的2200噸增至2025年的3000噸。美國“黃金穹頂”計劃擬部署300套攔截系統,每套需鎢合金30噸,僅此一項將消耗9000噸鎢,遠超全球年產量。
新能源領域:光伏與鋰電池需求爆發
光伏鎢絲滲透率飆升:光伏鎢絲在硅片切割中的滲透率從2024年的20%升至2025年的40%,預計全球需求超4500噸。廈門鎢業全球首家量產0.015mm超細光伏鎢絲,良品率超90%,2025年產能達300億米,占據全球20%市場份額。
鋰電池正極材料革新:鎢酸鋰作為新型正極材料,在固態電池中的應用前景廣闊,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已啟動研發,預計2025年下半年將實現小批量供貨,需求量預計達1.2萬噸,同比增300%。
傳統領域:制造業復蘇帶動需求
1-5月金屬切削機床產量增長21.5%,硬質合金刀具產量環比6月增長12%,扭轉了連續兩個月的下滑趨勢。鎢的硬度和耐高溫特性使其在切削工具、耐磨零件及航空航天部件中不可替代。此外,雅江下游水電工程總投資1.2萬億元,預計將帶動大量盾構機用鎢需求,單GW水電項目耗鎢約38噸。
市場情緒與資本流入放大供需矛盾
當前市場呈現“礦端挺價、合金端觀望”的博弈格局,但APT(28.5萬元/噸)及鎢鐵(29萬元/噸)價格同步堅挺,反映全產業鏈成本傳導順暢。投機行為進一步推高價格,產業鏈中間持貨量約為4萬標噸的鎢精礦,預估占流通量的35%以上。此外,市場對鎢作為戰略資源的國家收儲預期也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龍頭企業:業績分化,但長期價值凸顯
廈門鎢業:產能擴張與分紅并舉
2025年半年度分配預案擬10派1.84元,派現金額合計2.92億元。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1.78億元,同比增長11.75%,但凈利潤9.72億元,同比下降4.37%,主要受成本上升影響。其光伏鎢絲產能逐步釋放,硬質合金銷售訂單增加,未來業績有望改善。
中鎢高新:技術突破與政策紅利
作為全球領先的鎢一體化企業,中鎢高新擁有全球最大單體鎢礦柿竹園礦,資源價值顯著。2025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92億元,歸母凈利潤2.21億元,同比增長3.24%。其PCB微鉆業務全球市占率領先,鎢銅偏濾器涂層技術獲ITER項目認證,參與歐盟“聚變示范堆”招標,潛在訂單空間巨大。近期股價上漲7.78%,主力資金凈流入超1.45億元,顯示市場對其未來增長預期較高。
未來走勢:短期堅挺,長期需關注替代風險
短期(1-3個月)
供需緊張仍支撐價格上行,低庫存與軍工、新能源需求爆發下,鎢粉價格或挑戰42萬元/噸關口。但需警惕消費電子需求季節性回落風險——三季度為傳統淡季,若蘋果、三星等品牌備貨不及預期,可能抑制價格上漲。
長期(1-3年)
替代材料威脅:日本住友電工已開發出鎢基復合材料,在保持硬度的同時降低30%鎢用量;若再生鎢技術普及率超過40%,原生鎢需求可能下降25%。
全球供應變化:剛果(金)等新礦投產或緩解供應緊張,但地緣政治風險仍存,企業需建立多元化供應體系。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