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于2025年9月聯合召開光伏產業座談會,明確提出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規范市場競爭秩序、遏制低價無序競爭、推動技術創新等舉措,引導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
近期市場動態:產業鏈價格逐步回升、頭部企業盈利改善、新興技術加速商業化。
政策調控與行業自律雙輪驅動
此次座談會進一步強化了“全國一盤棋”的產業治理思路,要求以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并建立價格監測機制,嚴打低于成本價銷售等行為。此前,工信部已發布《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通過提升電池組件效率指標倒逼技術升級。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聯合頭部企業簽署自律公約,明確行業成本基準線,推動企業從“拼價格”轉向“拼質量”。在政策引導下,2025年三季度硅料、硅片價格上漲,組件集采報價回升,市場信心顯著修復。
面對產能過剩與同質化競爭,企業加速布局差異化技術路線。與此同時,行業加速淘汰低效PERC產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企業加速工藝優化,AI技術的深度滲透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
盡管行業仍面臨庫存消化與貿易摩擦壓力,但政策紅利與技術突破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預測2025年全球光伏裝機量將突破600GW,通過海外建廠與高端產品出口,中國光伏產業有望維持50%以上的全球市場份額。隨著綠證交易、碳關稅等機制完善,具備低碳供應鏈與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將獲得更高溢價。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