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偉股份在互動平臺就投資者關切的技術路線問題作出回應,明確表示“三元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將長期共存”,并披露公司將在鎳系、磷系、鈷系、鈉系等新能源材料領域持續深耕,通過全球化布局應對市場變化。這一表態折射出動力電池行業技術路線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以及頭部材料供應商的戰略調整方向。
一、技術路線之爭:三元與鐵鋰各有千秋
中偉股份指出,盡管國內磷酸鐵鋰電池憑借成本優勢占據主導(2025年1-5月裝機量占比達68%),但三元電池通過技術迭代正逐步彌補成本短板。公司重點提及的“中鎳高電壓系列產品”已實現商業化,該技術通過提升電壓平臺(4.35V→4.45V)和優化材料結構,在保證高能量密度(220-240Wh/kg)的同時,將單噸成本降低15%-20%,直擊鐵鋰電池的性價比優勢。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2025年6月三元電池裝機量環比增長12%,其中中鎳高電壓產品占比提升至45%,驗證了市場對高性能三元材料的需求回暖。
二、多材料體系布局:瞄準全場景需求
中偉股份強調,公司將圍繞“鎳系(高鎳/中鎳三元)、磷系(磷酸鐵鋰)、鈷系(鈷酸鋰)、鈉系(層狀氧化物/聚陰離子)”四大材料體系構建產品矩陣,覆蓋動力電池、儲能、3C數碼等多場景需求:
??? 鎳系:規劃2025年底高鎳三元前驅體產能達50萬噸/年,服務寧德時代、LG新能源等客戶;
??? 磷系:與德方納米合資建設1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預計2026年投產;
??? 鈉系:已開發出首效超90%的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計劃2027年實現商業化。
三、全球化布局:靈活應對區域市場差異
中偉股份透露,公司將充分利用海外生產基地(印尼鎳冶煉廠、芬蘭前驅體工廠)和研發中心(美國、韓國)的布局優勢,針對不同區域市場調整策略:
歐洲市場:聚焦高鎳三元材料,匹配當地車企對長續航車型的需求;
東南亞市場:推廣磷酸鐵鋰+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助力當地新能源基建;
北美市場:通過本土化生產規避貿易壁壘,已與特斯拉、松下建立供應關系。
四、行業趨勢:材料企業向“技術+資源”雙輪驅動轉型
中偉股份的戰略調整折射出動力電池材料行業的深層變革。隨著鋰資源價格波動加劇(2025年碳酸鋰均價較2024年下降23%),材料企業正通過以下路徑構建護城河:
技術迭代:如中鎳高電壓、富鋰錳基等新技術降低對稀缺金屬的依賴;
資源整合:中偉股份在印尼布局的鎳冶煉項目(年產能12萬金屬噸)已覆蓋自身60%的鎳原料需求;
客戶綁定:通過“材料+回收”的閉環模式深化與車企的合作,如與比亞迪簽訂動力電池回收戰略合作協議。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