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動力電池巨頭LG新能源的突然決策,在印尼乃至整個東南亞新能源汽車產業引發震動。該公司周一宣布,正式終止與印尼政府及國企簽署的142萬億印尼盾(約合84.5億美元)超級電池產業鏈合作計劃,這一變故令雅加達打造區域鋰電樞紐的雄心遭遇重大挫折。
百億項目折戟背后
2020年簽署的這份諒解備忘錄曾被譽為"印尼工業升級里程碑"。根據協議,LG新能源計劃與印尼國企部、礦業控股公司等機構合作,構建涵蓋鎳礦開采、前驅體生產、正極材料制造及電池組裝的完整供應鏈。項目若全面落地,預計可創造數萬個就業崗位,并使印尼在全球電動車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顯著提升。
對于此次退出,LG新能源官方聲明歸因于"市場狀況變化及投資環境考量",但未披露具體細節。行業觀察人士分析,可能涉及因素包括:
?鎳價波動風險:作為全球最大鎳生產國,印尼鎳礦出口政策頻繁調整,價格劇烈波動增加長期投資不確定性;
?產業鏈配套不足:盡管印尼擁有豐富鎳資源,但前驅體、隔膜等關鍵材料仍依賴進口,本地化供應鏈建設滯后;
?地緣政治壓力:印尼政府要求外資轉移核心技術及提高本地股權比例的要求,可能與企業全球化戰略產生沖突;
?競爭格局變化:隨著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中企加速布局東南亞,區域市場競爭驟然加劇。
印尼新能源戰略遭遇逆風
該項目夭折對印尼"2030年成為區域科技中心"的愿景構成直接沖擊。佐科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的電動車產業政策遭遇重大考驗,已吸引的140億美元電池產業投資中,LG項目占比超60%。此次變故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外資信心動搖:其他跨國企業可能重新評估印尼投資計劃,延緩決策進程;
產業鏈缺口擴大:印尼亟需的正極材料、電池回收等關鍵環節發展或將滯后;
就業預期落空:項目直接關聯的5萬個就業崗位及間接就業機會面臨縮水。
亞太鋰電版圖重構契機
LG新能源的戰略收縮,卻為中韓電池企業騰出市場空間。寧德時代已悄然加大印尼鎳礦采購量,比亞迪正與當地礦企洽談合資建廠事宜。專家指出,此次變故或將加速東南亞鋰電產業"中國主導、多國協同"的新格局形成。
對于印尼而言,危機中亦蘊含轉機。若能借此優化投資政策、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加強人才培養,仍有機會在全球新能源競賽中占據重要一席。畢竟,蘇拉威西島的紅土鎳礦,仍是最具吸引力的戰略資源。
以上內容僅供參閱,長江有色金屬網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刪稿郵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