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2025 年 9 月 18 日,長江綜合鍺均價報 14300 元 / 千克,較前一交易日上漲 200 元 / 千克,在有色金屬市場震蕩調整背景下逆勢走強。這場價格異動并非偶然,而是出口管制升級、需求端爆發與庫存見底形成的共振效應,全球鍺供應鏈的 “緊繃感” 正持續發酵。
一、供應端:出口管制加碼,全球庫存逼近枯竭
鍺價上漲的核心推力來自供應端的結構性緊張。9 月 18 日行業資訊顯示,中國對鍺的出口管制政策正持續產生影響,作為全球 68.5% 鍺供應的來源國,國內進一步收緊出口配額后,歐美市場已陷入 “恐慌性采購” 狀態。英國《金融時報》披露,西方交易商當前連 10 公斤鍺的采購量都難以滿足,較去年 “輕松采購百公斤” 的局面形成鮮明反差,這種供應缺口直接傳導至現貨價格。
庫存數據更凸顯市場脆弱性:截至 2024 年底,全球鍺錠庫存僅 35 噸,較 2023 年銳減 40%,按 2025 年需求增速測算,這些庫存早在上半年就已逼近耗盡臨界點。國內市場同樣呈現 “緊平衡” 態勢,云南某冶煉廠透露,當前原料周轉周期已壓縮至 4 天,創十年最短紀錄,企業惜售情緒明顯加劇。短期來看,新增供應難以快速補位 —— 龍頭企業中礦資源雖宣布第一條火法鍺產線將于 10 月投產,但今年僅能銷售初級產品,明年才可實現 15 噸四氧化三鍺量產,遠無法填補當下缺口。
二、需求端:衛星光伏成 “增量引擎”,多領域需求齊發力
需求端的爆發式增長為鍺價提供了堅實支撐,其中衛星光伏領域的增量最為顯著。根據行業規劃,2025 年全球衛星光伏用鍺需求達 44 噸,占全球太陽能用鍺需求的 70% 以上,對應約 300 萬片 4 英寸鍺晶片,主要支撐來自中國 GW/G60 星鏈與 Starlink 的組網衛星發射需求。政策層面,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將商業航天定位為 “新興產業”,2025 年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已達 648 億元,進一步放大了鍺的戰略需求。
傳統應用領域同樣保持穩定增長:紅外領域 2025 年全球需求達 73 噸,軍用紅外制導與新能源汽車傳感器是主要驅動力,僅美國 “標槍” 反坦克導彈年產 2 萬枚就需消耗鍺 50 噸;光纖領域受 5G 基站建設拉動,年需求達 90.8 噸,增速維持 25%,中國 2024 年新建基站超 90 萬座,單基站 0.3kg 的鍺用量形成剛性需求。多領域需求疊加下,2025 年全球鍺需求總量已突破 230 噸,供需缺口持續擴大。
三、龍頭動向與市場預期:新產能滯后,資金提前布局
國內鍺行業龍頭的產能布局進一步強化了短期供應緊張的預期。中礦資源在 9 月最新披露的基本面更新中提及,第一條火法鍺產線將于 10 月投產,今年僅能銷售四氧化三鍺初級產品,明年計劃出產 15 噸四氧化三鍺,2027 年才有望實現 33 噸鍺錠滿產。這意味著 2025 年國內新增供應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市場對 “供應缺口難補” 的共識不斷強化。
資金層面,庫存見底信號已引發資本市場關注。早在 2023 年,鍺價啟動上漲的關鍵節點就是庫存降至 50 噸以下,而當前 35 噸的庫存水平更低于當時,疊加出口管制與需求爆發的雙重催化,市場對價格突破前期高點的預期升溫。部分貿易商已開始囤積現貨,云南某貿易企業透露,近期單筆采購量較上月增長 30%,“怕后續拿不到貨” 成為普遍心態。
四、未來走勢
此次鍺價上漲是供應端管制、需求端爆發與庫存枯竭共振的必然結果,短期內價格或在 14000-15000 元 / 千克區間震蕩上行。投資者需重點關注 10 月中礦資源新產能投產進度、四季度衛星發射計劃及中美科技博弈下的出口政策變化。中長期來看,隨著商業航天與半導體產業的持續發展,鍺的戰略價值將進一步凸顯,價格中樞有望穩步上移。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