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釕——這種曾被視為“工業味精”的稀有金屬,因人工智能技術的爆發式發展,一躍成為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超級明星”。據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截至7月17日,國內釕價格達226元/克,較年初122元/克累計上漲85.25%,漲幅遠超大部分其他大宗商品,成為今年表現最佳的大宗商品之一。
AI驅動需求爆發:硬盤領域成核心引擎
釕的飆升,與AI技術對數據存儲的極致需求密不可分。分析師Sandeep Kaler指出:“隨著AI的普及和數據存儲需求的增長,我們需要一種成本低廉、經濟高效且能存儲大量數據的技術。”而釕正是這一技術突破的關鍵材料。
在硬盤領域,釕被廣泛用于制造磁頭,其高硬度、耐腐蝕性和優異的磁性能,可顯著提升硬盤的讀寫精度和壽命。西部數據與希捷兩大硬盤巨頭的技術路線圖顯示,雙方正加速布局熱輔助磁記錄(HAMR)技術:
? 西部數據計劃2026年推出44TB HAMR硬盤,2030年實現80-100TB硬盤量產,并開發“熱點磁記錄(HDMR)”技術以支持120TB以上容量;
? 希捷已生產數百萬個HAMR磁頭,目標2025-2026年推出100TB硬盤,每30個月將存儲密度翻倍。
這些技術突破將直接拉動釕的需求。據Precedence Research數據,2025年全球數據中心存儲市場規模預計達717.6億美元,其中AI相關存儲需求占比超40%。高盛預測,到2030年,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將增長160%,而更高面密度的硬盤(如采用釕磁頭的HAMR技術)可減少新場地建設需求,進一步凸顯釕的戰略價值。
供需格局生變:中國主導市場,地緣政治影響供應
全球釕資源高度集中,中國占據主導地位。據統計,2025年中國釕產量占全球70%,但消費量卻達85%,供需缺口依賴進口。主要生產商中:
? 俄羅斯Norilsk Nickel受西方制裁影響,2024年凈利潤下降37%,被迫轉向亞洲市場,2025年計劃將所有產品銷往亞洲;
? 南非Impala Platinum等企業則因技術瓶頸,產能擴張有限。
供應端的不穩定性加劇了價格波動。2025年一季度,全球釕市場因緬甸政局動蕩、美國暫停對華稀土精礦出口等因素,價格一度短暫回落,但隨著中國《稀土管理條例》實施及AI需求反彈,價格迅速重拾升勢。
技術替代與政策風險:釕的未來挑戰
盡管需求激增,釕市場仍面臨兩大潛在風險:
? 替代材料研發:材料科學領域正探索釕的替代方案。例如,納米釕材料、鐵基復合磁體等技術可能減少釕的使用量。西部數據已研發“比特圖案介質(BPM)”技術,通過光刻工藝降低磁頭對釕的依賴;
? 地緣政治與成本壓力: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導致供應鏈重組,中國雖通過“一帶一路”拓寬出口渠道(預計2030年對東南亞、歐洲出口增長40%和35%),但生產成本上升可能擠壓利潤空間。
未來展望:釕能否成為“AI時代的黃金”?
短期來看,釕的價格中樞仍將上移。IDC預測,到2028年全球數據總量將達400ZB,年復合增長率24%,而存儲設施部署增速僅17%,供需失衡將持續支撐釕價。
中長期則需關注兩大變量:
? 技術迭代:若HAMR、HDMR技術大規模商用,釕需求可能進一步放量;
? 政策導向: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稀有金屬管理條例》等政策將推動釕在催化劑、燃料電池等領域的應用,預計2030年新能源汽車對釕的需求占比將超35%。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