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釩鈦股份(000629.SZ)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營業收入41.3億-42億元,同比驟降41.32%-42.3%;歸母凈利潤虧損1.8億-2.2億元,上年同期盈利1.37億元,同比由盈轉虧。這一業績暴雷,折射出釩鈦行業正經歷深度調整,而公司自身轉型陣痛亦加劇了經營壓力。
一、行業寒冬:釩價下跌與鈦材需求分化
釩產品:價格承壓,新能源紅利未達
盡管全球釩鐵需求預計2025年達95萬噸(同比增18.75%),但價格受環保政策、產能過剩影響波動較大。中國釩鐵產能占全球72%,但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品(如釩電池電解液)仍依賴進口。釩鈦股份釩產業收入占比31.63%,未能充分受益于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項目(2025年國內規劃超5GW)的爆發式需求,傳統鋼鐵領域用量萎縮倒逼利潤收縮。
鈦產品:軍工需求強勁,民品市場疲軟
鈦產業占公司營收52.18%,但市場分化顯著:
軍工領域:2025年軍工訂單同比增長32%,支撐海綿鈦價格上半年累計上漲10.64%(0級民品價格達4.9萬-5.2萬元/噸);
民品領域:化工、建筑等行業需求疲軟,鈦白粉出口雖增15.83%,但國內價格受原材料(鈦礦、富鈦料)下跌擠壓,鈦材企業庫存高企,盈利能力承壓。
二、公司困局:業務模式調整與高端布局滯后
成本壓力與定價模式變化
釩、鈦產品價格同比下降,疊加部分產品業務模式調整(如可能轉向長單定價或現貨銷售比例變化),導致利潤空間被壓縮。2025年一季度,公司已現虧損端倪(歸母凈利潤-9800萬元,同比降243.81%),二季度未有明顯改善。
高端產品布局錯失先機
在高端領域布局稍顯滯后
釩電池材料:全釩液流電池商業化加速,但公司未能快速搶占電解液制備技術制高點,寧德時代、大連融科等企業已占據先發優勢;
航空航天鈦材:2024年我國鈦材消費量15萬噸(同比增2%),軍工升級與國產大飛機產能釋放推動高端需求,但公司鈦材業務或因技術壁壘未能充分受益。
三、破局之路:政策紅利與自我革新
行業政策:有序投資與綠色轉型
國家釩鈦產業聯盟呼吁“有序投資、理性發展”,建議通過頂層設計推動智能化升級、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釩鈦股份需加速淘汰低端產能,聚焦釩儲能、航空航天鈦材等高附加值領域。
公司策略:技術迭代與產業鏈整合
技術突破:借鑒攀鋼集團鈣化焙燒-酸浸工藝(釩回收率超85%),提升資源利用率;
全球布局:通過海外礦山參股(如川威集團收購澳大利亞釩礦)、技術輸出(濕法提釩EPC項目)構建全球資源網絡;
需求拓展:開發納米釩鐵催化劑、3D打印釩基合金等前沿產品,搶占新材料制高點。
四、未來展望:短期陣痛與長期機遇并存
盡管2025年釩鈦行業面臨鋼鐵行業結構性調整與環保約束的短期陣痛,但新能源領域的爆發式增長(釩電池儲能、氫能材料)為行業注入持久動力。釩鈦股份若能加快綠色化、高端化、全球化轉型,或可在2030年前實現從“量”到“質”的跨越,真正成為支撐低碳經濟的戰略基石。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