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2025年7月3日,長江綜合多晶硅現貨均價單日暴漲500元至31250元/噸,期貨主力2508合約更是狂飆2.14%,收于35050元/噸,盤中觸及逾一個月高位。這場價格風暴的背后,是政策重拳整治行業亂象與龍頭企業戰略重組的雙重驅動,多晶硅產業正迎來歷史性轉折點。
政策利劍出鞘,行業格局迎來重構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釋放“反內卷”強音,要求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這一政策信號直擊多晶硅行業痛點——當前中國多晶硅產能利用率不足60%,大量低成本投機產能充斥市場,導致價格長期低于成本線,行業陷入“越生產越虧損”的惡性循環。
更值得關注的是,工信部已牽頭制定《多晶硅行業規范條件》,擬從能耗、環保、技術指標等多維度設置準入門檻。據權威消息,新規將強制淘汰單線產能低于5萬噸/年的落后產線,涉及產能超30萬噸,占行業總產能25%。這一政策組合拳,標志著多晶硅行業正式進入“供給側改革”深水區。
龍頭企業聯手,戰略重組呼之欲出
在政策東風下,行業巨頭正醞釀史詩級重組。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協鑫科技三大龍頭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成立“中國多晶硅產業聯盟”,通過聯合采購、技術共享、產能協同等方式重塑競爭格局。更重磅的是,有消息稱國電投、華能集團等央企正與頭部企業洽談股權合作,擬打造國家級多晶硅產業平臺。
這場重組浪潮的背后,是龍頭企業對生存危機的深刻認知。當前多晶硅價格已跌破行業平均成本線,通威股份最新財報顯示,其多晶硅業務毛利率已降至-8%,行業面臨全線虧損風險。通過重組整合,龍頭企業旨在提升行業集中度,掌握定價權。
下游需求爆發,光伏裝機催生新周期
傳統需求領域,光伏裝機量超預期增長成為價格反彈的重要推手。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量同比增長42%,其中分布式光伏占比達68%。更值得關注的是,海外市場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歐盟《凈零工業法案》推動本土制造計劃,中國多晶硅出口量連續三個月環比增長超30%。
技術革新同樣在重塑需求結構。N型電池片滲透率加速提升,對高品質多晶硅需求激增。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25年N型電池片用多晶硅需求量預計達45萬噸,同比增長65%,推動高端多晶硅產品溢價擴大。
市場博弈:技術替代風險與投機資金共舞
盡管多晶硅價格強勢反彈,但市場分歧依然顯著。技術面上,期貨主力合約已突破60日均線壓制,MACD指標出現金叉信號,但日線級別“頂背離”跡象隱現,顯示追漲需謹慎。資金面上,中信期貨席位連續三日增持空單,顯示產業資本對反彈持續性存疑。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