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7月16日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全球首個以人形機器人為參賽主體的綜合性賽事——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今日正式公布賽事口號及獎牌設計方案。這場定于8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舉辦的科技盛會,標志著人機共生時代競技體育的全新突破。
獎牌設計:動態結構詮釋科技哲學
本屆運動會獎牌以"機械臂抱持-托舉智芯"為核心創意,采用可旋轉雙形態設計:
1、平面形態:機械臂環抱"智芯"模塊,象征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技術協同與根基共建;
2、翻轉形態:機械臂托舉智芯向上伸展,寓意突破物理與智能邊界,呼應賽事"科技賦能競技,創新驅動突破"的核心精神。
據設計團隊介紹,獎牌材質采用再生鋁合金與3D打印鈦合金結合工藝,重量控制在450克以內,既體現環保理念,又確保人形機器人參賽選手可自主完成佩戴動作。
口號發布:"智競向未來"定義新競技時代
賽事口號"智競向未來"(Intelli-Compete for Tomorrow)經全球征集后最終確定。組委會解釋稱:
1、"智競"既是對"智能競技"的濃縮表達,亦暗含向全球機器人研發先驅致敬之意;
2、口號整體傳遞三層內涵:以智能技術為核心驅動的競賽形態、人機協作的迭代進化模式,以及通過競技探索機器人服務人類社會的未來圖景。
3、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不僅是體育賽事,更是檢驗人形機器人技術成熟度的實戰平臺,將為醫療、教育、應急等領域的應用提供關鍵數據支撐。"
賽事前瞻:全球23國確認參賽,產業生態加速成型
截至目前,已有來自美國、日本、德國、中國等23個國家和地區的87支隊伍完成報名,參賽機型涵蓋服務型、工業型、特種作業型人形機器人。賽事設置三大競賽單元:
1、極限任務挑戰賽(如復雜地形行走、精密裝配)
2、人機協同創新賽(考察人類與機器人協作效率)
3、自由創意展示賽(聚焦藝術表達與社會服務場景)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賽事特別設立"最具商業轉化潛力獎",由紅杉資本、百度風投等機構組成的評審團,將對參賽技術進行產業化評估,優秀項目可直接對接制造業訂單。
產業意義:構建人機共生新范式
中國電子學會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突破120億美元,中國占比超40%。此次運動會的舉辦,被視為中國搶占行業標準制定權的重要舉措。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鈸院士指出:"當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競技場,其運動控制、環境感知、能源續航等核心技術的實戰數據,將推動整個產業鏈的迭代升級。"
隨著賽事臨近,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已啟動"機器人友好型城市"試點,包括建設專用測試賽道、開放社區服務場景等,為賽后技術落地提供實驗環境。這場融合科技、體育與產業的全球盛會,正為人類與機器人的共生未來書寫新篇章。
賽事信息速覽
時間:2025年8月14日-17日
地點:北京亦莊國際會展中心
直播平臺:央視頻、北京時間客戶端
票務信息:即日起可通過大麥網預約觀摩資格
本文內容僅供觀看,不作任何指引,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