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鋁鋁箔(洛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洛陽鋁箔”)生產車間內,高速運轉的軋機以每分鐘450米的速度,將厚度僅0.04毫米的銀色鋁箔“絲帶”快速下線。這一厚度僅相當于人類頭發絲直徑的三分之一,卻承擔著軟包電池成型、阻隔與耐腐蝕的核心功能。作為長期被國外壟斷的關鍵材料,此次技術突破標志著中國在新能源電池產業鏈自主可控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技術突圍:打破國外壟斷,攻克高強高韌難題
1.軟包電池鋁箔的技術壁壘
軟包電池因其高能量密度、輕量化優勢,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儲能及消費電子領域。然而,其核心材料——鋁塑膜鋁箔長期依賴進口,技術門檻極高:
?精度要求:厚度需控制在0.04-0.06毫米,表面粗糙度低于0.2微米,任何瑕疵都可能導致電池漏液或短路。
?性能指標:需同時具備高強度(抗拉強度≥200MPa)、高延展性(延伸率≥15%)及耐腐蝕性,以適應極端工作環境。
2.洛陽鋁箔的研發路徑
為突破技術封鎖,洛陽鋁箔依托中鋁集團國家級研發平臺,投入超5億元資金,歷時3年攻關:
?材料改性:通過微合金化技術,在鋁基體中添加微量銅、鎂元素,提升材料強度與耐蝕性。
?工藝創新:采用“低溫軋制+在線退火”工藝,將軋制溫度從傳統300℃降至180℃,避免晶粒粗化,保障表面質量。
?設備升級:引進德國六輥冷軋機,配備激光在線檢測系統,實時監控厚度偏差,成品率從85%提升至92%。
市場沖擊:國產替代加速,產業鏈重構在即
1.需求爆發:新能源賽道驅動鋁箔增量
2025年,全球軟包電池市場規模預計達1243GWh,中國占比超60%。具體應用領域包括:
?新能源汽車:比亞迪、蔚來等車企高端車型中,軟包電池滲透率已達35%,單輛車鋁箔用量約8公斤。
?儲能領域:2025年全球新增儲能裝機量中,軟包電池占比達28%,對應鋁箔需求年增40%。
?消費電子:5G基站備用電源、可穿戴設備等場景,推動鋁箔需求向超薄化(≤0.05毫米)升級。
2.競爭格局:國產替代重塑產業鏈
洛陽鋁箔的技術突破,直接沖擊日本DNP、韓國SKC等國際巨頭壟斷地位:
?成本優勢:國產鋁箔價格較進口產品低20%-30%,2025年1-6月,國內軟包電池企業采購成本下降15%。
?產能釋放:洛陽鋁箔年產15萬噸電池箔項目一期已投產,2025年底將形成18條生產線,配套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
?標準制定:作為國家標準《鋰離子電池用鋁及鋁合金箔》主修訂單位,洛陽鋁箔正推動國產鋁箔認證體系國際化。
行業影響:從材料到生態,全產業鏈升級
1.龍頭企業戰略調整
中鋁集團:2025年計劃投資30億元,在洛陽、昆明建設新能源高精板帶箔基地,目標2026年實現電池箔全球市占率20%。
寧德時代:與洛陽鋁箔簽訂5年戰略協議,共同開發半固態電池用超薄鋁箔(厚度≤0.03毫米),預計2026年量產。
2.政策與資本共振
政策支持:工信部《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將軟包電池鋁箔列為“卡脖子”技術攻關重點,給予研發補貼。
資本布局:2025年1-7月,鋁箔賽道融資事件達12起,其中洛陽鋁箔完成B輪融資8億元,估值突破50億元。
未來展望:超薄化與復合化技術方向
1.技術演進趨勢
超薄化:2025年,10微米級鋁箔已實現量產,6微米級產品進入中試,目標2027年應用于固態電池。
復合化:鋁塑膜鋁箔與聚丙烯(PP)層復合技術突破,耐穿刺強度提升至15N/μm,超越日本產品。
2.挑戰與機遇
挑戰:鋁價波動(2025年LME期鋁年振幅達25%)影響成本,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對鋁箔的替代風險。
機遇:歐盟《新電池法》要求2030年電池可回收率達95%,鋁箔作為可回收材料,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