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長江現貨1#鈷均價報245000元/噸,較上一交易日下跌1000元/噸,延續近期弱勢行情。
印尼產能釋放沖擊傳統供應格局
印尼作為全球鈷生產新興勢力,其濕法冶煉(HPAL)項目在2025年迎來集中產能釋放期,預計新增鈷供應量達1.8萬噸/年。印尼鈷中間品憑借成本優勢,對華出口占比飆升至99%,直接擠壓傳統鈷生產企業利潤空間。與此同時,全球鈷市場供應過剩壓力仍存,盡管剛果(金)年初實施鈷出口禁令,推動鈷價短期反彈,但政策調整后供應逐步恢復,市場重新進入過剩周期。
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分化抑制鈷消費
新能源汽車領域作為鈷需求最大引擎,技術路線分化對鈷需求產生顯著影響。高鎳三元材料(NCM811/NCA)在高端車型中普及,單噸電池鈷用量降至0.12kg/kWh;磷酸鐵鋰電池市占率回升至43%,進一步抑制動力電池領域鈷需求增速。此外,比亞迪宣布2025年全系換用三元電池,雖部分拉動高端鈷需求,但整體需求增長不及預期。消費電子領域,盡管折疊屏手機、AR/VR設備興起拉動單機鈷含量提升40%,但2025年第四季度數碼需求疲軟,壓制鈷價漲幅。
無鈷電池與再生鈷體系加速滲透
技術替代成為鈷價長期承壓關鍵因素。寧德時代研發的鈉離子電池已實現鈷零使用,特斯拉4680電池采用無鈷高鎳正極,2025年裝機量占比達15%。無鈷正極材料量產裝車,預計2025年市占率將達18%。同時,再生鈷體系崛起,2025年退役動力電池鈷回收率達95%,再生鈷滿足當年31%需求,有效緩解原生鈷供給壓力。格林美等企業通過“物理破碎+化學浸出”技術,將鈷回收率提升至98%,進一步削弱原生鈷需求。
成本支撐減弱:剛果(金)政策影響邊際遞減
剛果(金)作為全球最大鈷生產國,其政策調整對鈷價影響顯著。2025年初實施的鈷出口禁令雖短期推動鈷價上漲,但后續政策延長及供應恢復,市場逐步消化政策沖擊。印尼低成本產能釋放,疊加再生鈷體系完善,鈷價底部支撐下移。
后市展望:短期承壓,長期需求待觀察
短期來看,鈷價受供需失衡及技術替代影響,或繼續弱勢震蕩。中期(2026年)印尼濕法冶煉產能充分釋放后,供應過剩壓力或加劇,價格中樞可能下移至20-22萬元/噸。長期(2027-2028年)需關注固態電池商業化進程,若其采用氧化物路線,鈷需求或減少30%,但超導材料、5G基站用鈷基合金等新興領域需求增長,可能為鈷價提供一定支撐。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