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貴金屬市場的“頂流”非白銀莫屬——倫敦銀現貨昨夜一度突破38美元/盎司,刷新2012年以來新高;截止7月15日國內滬銀期貨最新收報9211元/千克(+0.37%),市場熱度居高不下。這波“銀價風暴”為何突然爆發?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地緣風險成“隱形推手”,避險需求托底銀價?
2025年的國際局勢堪稱“地緣沖突的連鎖反應池”:特朗普威脅對俄加征近100%關稅、歐盟擬反制720億歐元美商品、以色列加沙撤離方案再遭抵制……地緣“鏈式反應”刺激避險情緒,白銀作為“傳統避險資產”,其“抗波動”屬性被資金重新審視。與黃金相比,白銀的“工業+金融”雙重屬性更突出——當投資者擔憂經濟下行或貨幣貶值時,白銀既能對沖通脹,又能通過工業需求支撐價值,成為資金配置的“平衡器”。
政策+供需雙輪驅動,銀價“漲勢如虹”??
?政策寬松“添柴”??:美聯儲釋放降息信號,低利率環境降低持銀成本,疊加貨幣寬松引發的通脹預期,白銀“抗通脹”屬性被放大,資金涌入成銀價核心支撐。
?供應“掉鏈子”??:全球銀礦資源集中但開采難度攀升,優質礦脈減少、成本走高,產量增長乏力;回收銀占比不足20%(電子、光伏廢銀回收成本高),供給端“雙緊”格局加劇“銀荒”預期。
?需求“雙引擎”??:工業端,光伏裝機量暴增,白銀作為電池關鍵材料需求激增;投資端,持有量創11.3億盎司歷史新高,資金“搶銀”成常態。
?消費端“銀色風暴”,需求韌性超預期?
銀價上漲反推零售端熱度:投資銀條、銀元寶銷量同比激增;白銀首飾雖單價漲15%-20%,但年輕消費者對“輕奢銀飾”的偏好未減,設計感強、可定制的產品成“新寵”,市場需求旺盛。
短期走勢:高位震蕩,機遇與風險并存?
短期(7-8月)銀價或維持高位震蕩(倫敦銀37-40美元/盎司,滬銀9000-9500元/千克):
利好?:地緣風險未消、美聯儲降息落地、光伏裝機旺季(Q3)需求釋放;
?風險?:降息不及預期致美元走強、投機情緒退潮、礦產供應超預期釋放。
從“工業配角”到“避險明星”,2025年的白銀正以“雙輪驅動”重塑市場格局。這波漲勢能否延續?答案藏在宏觀風向、供需博弈與投資者情緒里——但可以確定的是,白銀的“高光時刻”,才剛剛開始。
(注:本文為原創分析,核心觀點基于公開信息及市場推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入市依據 )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