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24時,國內成品油市場迎來年內第六次下調——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130元、125元,92號汽油每升降0.10元,95號汽油每升降0.11元。至此,2025年成品油調價格局定格為“六漲六跌兩擱淺”。但更受關注的,是本輪周期內油價“先暴漲220元/噸,再回落近100元/噸”的劇烈震蕩,以及背后“多空博弈”的暗潮洶涌。
供應端:“增產放水”與“制裁風險”的拉鋸戰?
本輪油價波動的起點,是OPEC+在7月5日的“超預期增產”——自8月起日均增產54.8萬桶原油,沙特更計劃在8月向亞洲運送5100萬桶原油(創兩年多最大單月出貨量)。供應端“閘門”打開,直接推動油價從高位回落。但“增產”與“制裁”的矛盾,讓供應端始終暗藏變數:若美國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其石油出口受限或對沖部分供應增量;而俄羅斯雖承諾8-9月補償OPEC+超產配額,但執行力度存疑。供應端的“松緊平衡”,成為油價短期波動的關鍵砝碼。
需求端:“旺季脈沖”與“長期疲軟”的角力?
需求端的矛盾同樣尖銳。一方面,美國夏季出行高峰仍在延續——獨立日假期公路、航空出行人數創歷史新高,燃油需求季節性利好延續;另一方面,機構對需求前景普遍悲觀:OPEC最新《世界石油展望》下調2026-2029年全球需求預測,主因亞洲需求放緩;貿易戰與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更讓市場對“需求增長”持謹慎態度。旺季的“脈沖式”需求與長期的“增長乏力”,讓需求端成為油價另一大“震蕩源”。
國內油價:第六跌后,下一輪“擱淺”還是“再降”??
國內油價本輪下調后,2025年成品油調價格局為“六漲六跌兩擱淺”。仍需關注下一輪(7月29日24時)油價走勢;
結語:油價的“不確定性”,才是最大的確定性?
從OPEC+增產到俄羅斯制裁風險,從夏季出行旺季到全球經濟放緩,油價的每一次波動,都是多重矛盾的“共振”。對車主而言,短期加油成本小幅下降是利好,但長期仍需關注供應端“放水”與需求端“降溫”的博弈;對投資者而言,油價的“震蕩市”既是風險,也是機會——關鍵在于抓住“多空轉換”的關鍵節點。畢竟,在全球經濟的大棋盤上,油價這顆“關鍵棋子”的每一步落子,都牽動著無數人的神經。
(注:本文為原創分析,核心觀點基于公開信息及市場推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入市依據 )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