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環保板塊傳來重大技術突破,由廣東中金嶺南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與湖南中金嶺南康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CO?協同生物法處理鉛鋅選礦廢水成套技術"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該技術針對選礦廢水回用處理中水量大、成分復雜、污染物多樣及處理成本高等行業痛點,通過微生物定向馴化與CO?協同作用,構建起高效低耗的治理體系。
技術核心在于篩選出可同時降解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的復合菌群,在CO?輔助下加速代謝過程,將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物質。同時利用廢水中的鈣離子與CO?反應生成碳酸鈣,既固定重金屬又生產建材原料,實現"以廢治廢"的資源化循環。配套的智能調控系統通過物聯網實時監測水質參數,動態調整微生物與CO?投加量,確保處理效果穩定。
目前該技術已在凡口鉛鋅礦、大寶山礦業等企業落地,累計處理廢水超1200萬立方米/年。實際應用數據顯示,運行成本從傳統工藝的12.5-15.0元/噸降至4.1-4.5元/噸,降幅達67%;重金屬去除率由85%-90%提升至98%-99%,有機物降解率從70%-75%提高至95%-97%。每年減少COD排放1800噸、重金屬排放120噸,相當于再造一個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同時通過碳酸鈣副產品創收約2000萬元。
這項突破不僅解決選礦用水依賴地下水的問題,使廢水回用率從60%提升至95%,更開創了"廢水-CO?-固廢"協同治理的新模式。中國環境產業協會專家評價,該技術首次將處理成本降至行業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且符合"雙碳"目標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要求。目前已申請15項國家發明專利,并主導制定相關技術規范團體標準。
中金嶺南正加速技術輸出與迭代升級,計劃在"一帶一路"沿線礦山推廣應用,同時開發針對銅、鎳等礦種的定制化菌群。通過將減排量轉化為CCER碳資產,預計年增收益超3000萬元,真正實現"環保即利潤"的綠色轉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