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首個交易日,黑色系金屬市場延續結構性分化:鐵礦石主力合約續跌1.32%至708.5元/噸,螺紋鋼震蕩于3000元關口(報3003元/噸),焦煤、焦炭則領跌——焦煤主力跌3.32%、焦炭跌2.46%,雙雙創近三個月新低。
分化背后是產業鏈供需矛盾升級?:鐵礦石雖面臨港口庫存累增,但鋼廠鐵水產量維持高位形成短期支撐;焦煤、焦炭則受山西煤礦復產加速(疊加環保督察結束)與鋼廠四輪提降落地影響,成本端與需求端雙重擠壓致價格快速下探。
宏觀與產業雙重承壓?:房地產深度調整持續,7月空調、冰箱、洗衣機排產同比減少;基建投資韌性顯現但地方債務管控趨嚴,項目落地放緩。6月財新制造業PMI預期值49(仍處收縮區間),制造業復蘇動能不足。
供應端:增量有限與成本坍塌并存?:全球鐵礦2025年預計新增產能凸顯(主來自澳、巴大型礦山),中小礦山受80-100美元/噸成本制約難釋放;國內環保限產邊際放松(山東、河北鋼廠高爐開工率提升),但粗鋼平控政策壓制供應彈性。焦煤、焦炭陷入“成本坍塌+供應過剩”——山西主焦煤車板價較5月高點下跌,內蒙古烏海焦化廠開工率回升,但鋼廠采購仍“按需補庫”,焦企庫存同比增23%;印尼7月煤炭基準價下調,加劇國內競爭。
需求端:傳統淡季與新興領域乏力?:建筑鋼材受梅雨季與施工進度放緩影響,表觀消費量環比下降(創2020年同期新低);制造業用鋼疲軟(汽車7月排產減8%、機械訂單降15%),反映工業去庫存延續。唯一亮點是出口——東南亞基建熱潮推動6月鋼材出口同比增12%,螺紋鋼占比35%,但美國8月加征關稅政策或壓制后期出口。
短期展望:震蕩尋底,關注關鍵變量?:鐵礦或震蕩于700-727元/噸區間(跌破710元或下探700元);焦煤、焦炭在817-832元/噸區間存技術反彈可能(但山西煤礦復產或壓制);螺紋鋼需爭奪3000元關口(失守或下探2950元)。破局變量在:即將公布的美非農數據、美聯儲7月降息表態、唐山環保限產執行力度。
市場參與者需警惕“成本底”陷阱,捕捉政策預期差機會;關注焦煤2509合約800元附近階段性機會及鐵礦跨期套利窗口。